郭台铭以70亿元的价格清除了阿里股票!还有谁在减持资产?

卖掉阿里巴巴的最后一批股票后,巨人郭台铭和他的公司富士康终于告别了他多年来一直敬佩的阿里巴巴,并打开了一个拥有大量投资财富的新世界。

完全清算,投资阿里并在13年末享受30倍的回报率

10月22日,富士康创投宣布,该公司将以每股310.6美元的价格出售63万股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总计1.96亿美元(约合13.6亿元人民币) )。据悉,股票出售完成后,郭泰明持有的全部阿里巴巴股份将被清算,两家巨头之间长达13年的投资合作关系将正式终止。

事实上,富士康想剥离阿里并不是什么秘密。 Yema Finance发现,2019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以7亿美元的高价减持了350万股阿里股票。 2.9%降至0.05%。 2020年10月上旬,鸿海集团再次出售了63万阿里巴巴存托凭证。实际投入1.86亿美元。这次的出售无非是一次完整的清算。

值得一提的是,从最初的2.716亿港币(约合2.3亿元人民币)到现在的总计约10.52亿美元(约合70.3亿港元)元)已售出郭泰明经过13年的忍耐,获得了30倍的回报。当阿里巴巴行业蓬勃发展且集团发展蓬勃发展时,他果断地出售股票并获得最大回报。

当然,鉴于这两个集团之间的距离很近,并且各自领域中的领导地位难以替代,因此市场已经以各种方式和解释来应对这一事件。但这是因为郭台铭的内部业务很紧张,必须出售股票来扑灭大火吗?还是阿里巴巴发生了变化,郭台铭首先清理了仓库并撤出了水?

如果要看全貌,必须从郭马合作的起源开始。

2007年,应马云的邀请,郭泰明出席了阿里第二届电子商务大会。两者之一是互联网的新贵,具有统一世界的趋势,另一个是根深蒂固的制造业大亨。不同观点之间存在争吵,但彼此观点碰撞产生的新火花也促使二者成为朋友。

那年,郭泰明决定支持阿里巴巴。

当时,阿里仍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重要投资者的鸿海集团以每股13.5港元2.716亿港元的价格输血。港元,持有2.9%。即使在阿里巴巴从香港联交所退市与在美国股票上市之间的短短两年之内,鸿海集团仍然坚定地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并且没有动摇。

随着阿里巴巴的不断发展,目前的股价基本维持在每股约300美元的水平,市值已升至近4万亿元。此时,选择出售股票以赚取高额利润是可以理解的。 。在出售阿里巴巴股票之前,鸿海集团对此事件做出了回应:“这是富士康创投获得投资利润的原因。”现在看来,目标已经成功实现。

企业观察员孙义元告诉Yema Finance,归根结底,郭泰明投资阿里是因为他正看中阿里的巨大发展潜力。而现在除了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受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富士康的主要制造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此外,郭泰明一直对新能源汽车情有独钟。因此,尽快清理库存以建立重要原因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阿里巴巴目前的实力状况来看,还是回顾自成立以来与主要供资方建立的深厚关系,在多元化融资过程中阿里巴巴股票,富士康的退出基本上不会产生任何刺激或影响。 。

有很多巨头,回头看看阿里的多笔融资

1999年至2014年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黄金15年。在此期间,阿里巴巴完成了从初创公司到大型公司的巨大转变。在士兵和马匹静止不动的情况下,首先要吃草料,阿里自然是计划和筹集发展各个步骤所需资金的重中之重。在此期间,每项重大融资活动都发生了,也有不同的故事。

阿里巴巴股票_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代码_阿里巴巴股票

1999年,刚刚辞职的马云(Jack Ma)用5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基金建立了阿里巴巴网站。同年,在蔡崇信的跳伞帮助下,马云不仅在未来正式组建了一个名为“十八罗汉斯”的团队,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还从新加坡高盛集团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投资。政府科技发展基金和InvestorAB。第一轮融资。

在这500万美元到账不久之后,软银董事长孙正毅就与马云接洽,并提议在其30%的股份计划中投资3000万美元,但遭到拒绝。马云主张在保证自己控制的前提下从软银筹集2000万美元。后来,经过多次谈判和谈判,2000年5月,软银与富达,汇亚资本,日本亚洲投资等金融机构合作筹集资金。阿里巴巴投资2500万美元,其中软银投资2000万美元。

第二轮融资后,阿里巴巴股东名册逐渐丰富。尽管处于扩张初期的阿里巴巴正遭受着疯狂地烧钱扩张市场的痛苦,但马云并未被资本绑架。牢牢控制着话语权。尽管这种顽固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为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带来了双重打击,但从长远来看,马云的决定仍然有弊有弊。

2003年,SARS的出现和外国eBay的进攻催生了经验丰富的阿里巴巴产品。

淘宝网的出现可以说对商人和客户的交易习惯和方法产生破坏性影响。具有洞察力的投资掠夺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商机。 2003年,阿里巴巴从软银,欢辉投资,富达投资和TDF获得了总计82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阿里巴巴股票,6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直接注入淘宝网建设,软银为其最大股东。

经过三轮融资,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马云(Jack Ma)持有47%的股份,软银(SoftBank)20%,富达(Fidelity)18%的股份,其余股权分配给许多小投资者。

两年后的2005年,由于腾讯的崛起和进攻,投资者因缺乏投资收益和自有资金短缺而感到焦虑不安。阿里巴巴介绍雅虎为第三方投资者,希望在保持投资者满意并帮助公司克服困难的同时,保持这一“保持”控制权。

最终,雅虎以10亿美元和中国资产的价格获得了阿里40%的控制权。

阿里巴巴股票_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代码_阿里巴巴股票

可以说,此次融资缓解了阿里巴巴的迫切需求。有了这笔资金,阿里巴巴使淘宝和支付宝变得越来越强大,并成功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但是,在获得这笔融资后,马云首次失去了其最大股东的地位,与雅虎后来的支付宝股权的争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已经成为阿里人民心中的一部分。乌云。

2007年香港股票上市后,阿里巴巴迎来了第五次融资。每股13.5港元的发行价,每股30港元的开盘价以及15亿美元的融资,为中国的互联网创造了新纪录。大多数。

更具戏剧性的是,五年后阿里巴巴从香港股票退市时,退市价格为每股13.5港元,相当于发行价。难怪当时有人说阿里巴巴的举动相当于从投资者那里获得了价值190亿港元的5年期无息贷款,这引起了很多争议。

第六次融资当然是在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进行的。阿里巴巴成功以68美元的发行价在美国上市,筹集了220亿美元的资金,使其成为美国市场上最大的IPO交易。

2018年4月,香港市场迎来了过去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机制改革。 “具有不同权利的相同股份”不再成为上市的障碍,大陆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浪潮开始了。

阿里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于2019年11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成为首家同时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是今年成立的20家第三家IPO和香港第二家IPO。

阿里巴巴股票_阿里巴巴股票_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代码

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完成了从刚起步到华山山顶的转型。

创始人马云和蔡崇信减持

自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以来,他的持股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可谓是“快速撤退”。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不久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财务报告,截至2020年7月2日,马云的持股量降至4.8%,蔡崇信的持股量降至1.6%,这可能表明自马云“退休”以来,阿里巴巴在迈向“马云”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公开数据,去年11月,马云(Jack Ma)仍持有阿里巴巴6%的股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1.2%的减持。如果按照平均股价和汇率计算,马云的持股量将减少到400亿元以上。绝对老头的蔡崇信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减持的资产总额超过了100亿元。

实际上,自2018年1月10日以来,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谢世煌曾多次转让“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份,包括退出杭州阿里巴巴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Ltd.,国有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今年4月9日,马云将其在阿里巴巴风险投资公司中的80%股权转让给了杭州振西,而马云不再持有阿里巴巴风险投资公司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阿里财富之神”的蔡崇信从很久以前就卸任了阿里战争投资的负责人。但是,仍然是Ali的永久合伙人的蔡崇信将其持股量从4.11亿股减至3.47亿股,减持了0.64亿股,其持股比例下降了。从2%到1.6%。减持和套现约120亿元。

阿里巴巴股票_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代码_阿里巴巴股票

大股东不平静吗?

作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时,软银的持股比例为3 4.1%。现在,根据阿里巴巴的最新数据,软银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降至24.9%。

软银最早开始减少阿里股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6年。那年5月,软银突然宣布出售79亿美元的股票,理由是它降低了债务水平。今年6月,软银再次宣布增售股票,现金价值为10亿美元,持有阿里巴巴约28%的股份。孙正毅两次减持的累计现金价值约为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0亿元以上。

今年6月,孙正毅在软银集团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他将从现在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他说,阿里巴巴的股票仍然是软银持有的最高价值资产,软银仍将尽可能长地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

但在7月,软银集团又出售了22亿美元的阿里股票。此举的目的是筹集资金以偿还债务和回购公司股票。

此外,阿里(Ali)的早期投资者雅虎(Yahoo)也正在减少其在阿里(Ali)的股份。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收购了40%的股份。 2012年,创始人杨致远离开雅虎后,雅虎开始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自那以来,雅虎已陆续减少了持股量,并实现了超过1000亿的利润。今年初,它再次决定出售所持阿里巴巴的全部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11%。

当然,无论是增加还是出售,它不仅与投资机构对时代总体趋势的判断混杂在一起,而且还因不同实体所面临的情况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至于郭台铭(Gerry Gou)批准阿里(Ali)背后的原因,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域留言。

  • 0

    互联网前沿技术经验

  • 0+

    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

  • 0

    全行业覆盖

  • 0+

    品牌公司的认可

  • 0

    企业客户的选择

感兴趣吗?

欢迎联系我们,我们愿意为您解答任何有关平台疑难问题!